一、購房行為的理性分析 消費者購房行為應該是理性的,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量入為出,住房支出超過家庭收入的某一比重,壓力就會非常大。目前美國的房價與家庭收入比約為4,而北京地區呢?2010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,按瘋狂漲價后單價3萬5千元計算,平均280
一、購房行為的理性分析
消費者購房行為應該是理性的,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量入為出,住房支出超過家庭收入的某一比重,壓力就會非常大。目前美國的房價與家庭收入比約為4,而北京地區呢?2010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,按瘋狂漲價后單價3萬5千元計算,平均280萬左右;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,假設夫婦月工資為6000元,則家庭月收入達到12000元,年收入為14.4萬元。
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19.4,與美國的4.86倍相當,住房消費遠遠高于合理水平。
在這種情況下,很多分期付款的家庭承受沉重的壓力,導致身體心理狀況急劇惡化,成為房奴。這種消費行為不但沒有增加消費者福利,反而損害了福利,為什么要購買住房呢?相反,在目前這種高房價的情況下,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不應該購買住房,而應該采取租房的策略。
二、現在不買房,永遠買不起房嗎?
有人分析中國的房價走勢的時候說,北京市中國的首都,全國人才都涌向北京,導致北京的房價永遠不可能下降,買得越早越好,現在不買,將來永遠買不起。這種論調顯然是無知的,現在買不起房,將來永遠也買不了,這更是在恐嚇消費者。
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,美國房地產市場吸引了全球的住房消費者和投資者,由全球的資金作為支撐,他的房地產泡沫不是一樣破滅了嗎?美國的房地產泡沫應該是全球最堅硬的泡沫,照樣破滅了,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能夠幸免嗎?更不要說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美國要大得多。
我們要相信我們的政府,他們是決心也是有能力對房價實施調控的。溫總理在2010年初的講話中,更是將住房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了。整個2010年,中央實施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,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住房價格回歸自住需求能夠承受的水平。退一步講,即使政府現在不抑制房地產泡沫,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最終也會下降,房價也會回歸合理水平,只不過給經濟打來更大的災難。
三、2011年房價走勢
普通購房者不關心房價的長遠走勢,更關心近期走勢。2011年房價走勢如何呢?
首先看看通州。從2008年底到2010年前的通州,是北京市房價上漲最胸悶的區域之一。自從“4.17”新政頒布以來,平均價格已經下降了6000元/平米,左右,下降幅度達到24%左右。通州通州房價的下降,說明北京的房價已經步入下行通道。
普通購房者可能會認為,通州是一個特例。他上漲幅度過高,出現24%的下調,也是正常的。即使是這種下調,本身也已經打破了某些人關于北京房價不會下調的論斷。
其次,通州的房價下調本身就是政策作用的結果。通州由于受到區域整體開發概念的瘋狂炒作,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上漲。而其他區域同樣也是受到炒作的影響而上漲起來的。這一輪住房價格的暴漲,本身就是受到投機需求影響而發生的。由于自住消費需求是相對穩定的,他通常都是根據自身收入水平來進行消費決策,因此,自住消費需求不可能推動房價暴漲。
肇始于2010年年初的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,其目的就是為了擠出投機需求。我們從正在推行的或者即將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,比如提高二、三套住房的首付比例、提高其貸款成本,限制異地購房、不給三套以上住房辦理產權登記,征收差別性房產稅,這些政策的出臺,其目的是為了保障住房公平,打擊投機需求。
我們相信在這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,住房價格水平必定會逐漸回歸自住消費價格水平。2011年,就北京市的住房價格平均水平而言,下調30%是沒有任何問題的,但是這并不是下調的終點和歸宿,最終歸宿是使得住房價格水平能夠讓普通消費者有能力購買。因此,我為購房者說一句話,2011年還需要進一步觀察,到2012年北京市的住房價格水平才能夠全面回歸的自住消費價格水平,那是才是最佳購房的時機。